Skip to main content

数据库内核入门-05 - 查询处理与优化

· 4 min read
ULis3h
Ex-ISCAS Software Engineer,

简述

这是数据库内核入门系列的第五篇文章,主要介绍数据库查询处理和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实现原理。

查询处理概述

查询处理是将用户提交的高级查询语言(如SQL)转换为底层执行计划并高效执行的过程。

查询处理的主要阶段

查询解析

查询解析是将SQL语句转换为内部表示形式的过程。

词法分析

将SQL语句分解为标记(Token),如关键字、标识符、运算符等。

语法分析

根据SQL语法规则,将标记序列构建成语法树。

语义分析

检查SQL语句的语义正确性,如表和列是否存在、类型是否匹配等。

查询重写

查询重写阶段对原始查询进行等价变换,以便于后续优化。

常见的查询重写技术

  • 视图展开:将视图定义替换为对应的查询
  • 子查询展平:将嵌套子查询转换为连接操作
  • 谓词下推:将过滤条件尽早应用,减少中间结果集大小
  • 常量折叠:预先计算常量表达式

查询优化

查询优化是选择最高效执行计划的过程。

基于规则的优化

使用启发式规则进行查询转换,如:

  • 尽早执行选择操作
  • 将笛卡尔积转换为连接
  • 合并连续的投影操作

基于成本的优化

根据统计信息和成本模型评估不同执行计划的代价,选择代价最小的计划。

统计信息
  • 表的大小(行数)
  • 列的基数(不同值的数量)
  • 直方图(值分布)
  • 索引信息
成本模型
  • CPU成本:处理每个元组的CPU时间
  • I/O成本:读取数据页的磁盘访问时间
  • 网络成本:在分布式环境中传输数据的时间

查询执行

查询执行是根据执行计划实际获取和处理数据的过程。

物理操作符

  • 表扫描:顺序读取表中的所有数据
  • 索引扫描:通过索引定位和读取数据
  • 嵌套循环连接:对外表的每一行,扫描内表
  • 哈希连接:基于哈希表的连接算法
  • 排序合并连接:先排序后合并的连接算法

执行策略

  • 火山模型(迭代器模型):每个操作符实现Next()接口,按需获取数据
  • 物化模型:每个操作符一次性计算所有结果
  • 向量化执行:批量处理多个元组,提高CPU缓存利用率

查询优化技术

连接顺序优化

在多表连接查询中,连接顺序对性能影响巨大。

优化方法

  • 动态规划:适用于连接表数量较少的情况
  • 贪心算法:适用于连接表数量较多的情况
  • 遗传算法:通过模拟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连接顺序

索引选择

选择合适的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性能。

索引选择考量

  • 查询的选择性
  • 索引的覆盖性(是否包含查询所需的所有列)
  • 索引的维护成本

分区裁剪

对于分区表,可以根据查询条件跳过不需要访问的分区。

分区策略

  • 范围分区:基于连续值范围
  • 列表分区:基于离散值列表
  • 哈希分区:基于哈希函数
  • 复合分区:组合多种分区策略

查询执行引擎

并行执行

利用多核CPU或分布式环境提高查询执行效率。

并行策略

  • 分区并行:不同处理单元处理不同的数据分区
  • 流水线并行:不同处理单元执行查询的不同阶段
  • 操作内并行:单个操作符内部的并行执行

自适应执行

在查询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执行计划。

自适应技术

  • 运行时统计信息收集
  • 执行计划重优化
  • 操作符替换

下一篇预告

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们将介绍数据库的索引技术,包括B-Tree索引、哈希索引、全文索引等不同类型的索引结构及其应用场景。